Elowan 看起來如同家中盆栽,但它的底座加裝了移動裝置(馬達和輪子),看起來很像把盆栽安裝在小一號的遙控汽車或掃地機器人上。研究者將電極插入葉子與莖部,並把另一頭連接移動裝置。一旦電極偵測到葉子或莖部中微小電流的變化,就會根據該電流的變化狀態驅動移動裝置。於是,神奇的事情發生了:當你在 Elowan 的右邊開燈,Elowan 就會往右邊跑,反之你在左邊開燈,Elowan 又會往左邊移動。
我們從小知道植物有向陽性,但很少這麼看到這麼直接而且具體的表現。有趣的是,Elowan 的製作者說,他們並沒有預先假定植物喜歡追著光跑,這也是 Elowan 和其他植物—機器複合體的不同之處。其他複合體雖然也號稱賽柏格,但實際上指令並不來自植物,而是事先安裝在機器上的感光板。換句話說,那些植物—機器複合體的背後原理是:植物喜歡光,感光板說那裡有光,所以往那邊移動。相反地,Elowan 的移動指令完全來自植物本身——是 Elowan 真的想要(want)這麼做。
問題是,植物真的會「想要」怎樣嗎?不是只有動物才會「想要」幹嘛嗎?而且,嚴格說起來,搞不好只有人類才會「想要」,畢竟動物的許多動作只是不帶思考的自然反應而已。這個問題牽涉到我們對「能動性」(agency)的看法。一般來說,能動性被視為人類的專屬特質(尤其是所謂的主觀能動性),只有人類會想望、考慮、決定、然後行動——亦即,人類才能「採取行動」。然而,「主動」追著光跑的 Elowan,似乎也在「採取行動」,不是嗎?
關鍵在於科技。我們應該先問,Elowan 的追光行動是如何「被看到的」?如果沒有移動裝置、如果 Elowan 不是賽柏格、如果 Elowan 只是你家或我家盆栽,我們能夠看到這種行動嗎?顯然不能。不同於安置在地面上的芸芸眾樹、眾花、眾草,Elowan 顯得很有活力、行動自如。那麼,我們可以說,植物其實都有能動性,只是 Elowan 透過移動裝置把這種性質展現出來嗎?
大概很難這麼說。原因是,這種跑來跑去的能動性,只有在移動裝置存在的時候,才會出現。因此,與其把這種能動性視為植物擁有的特性,不如說它是植物和科技合作展現出來的成果——能動性不在植物中,也不在科技裡,而是植物與科技雙方複合之後才得以萌生(emerge)的產物。換句話說,植物沒有能動性,科技也沒有,但是 Elowan 有。
這種觀點似乎也能用於人類。人類採取「開車前往某地」的行動,無疑是人類能動性的展現,但這種能動性是人類加上汽車才能夠出現、也才能被觀察到的。這聽起來或許有點奇怪,但假如我們把 Elowan 的移動裝置弄成一台汽車樣子,在看不到駕駛的情況下,喜歡開車去看電影的你,和喜歡開車接近光線的 Elowan,在行為上其實看起來並無二致。
美國曾經流行的露天汽車電影院,連下車都免了 |
Elowan 這個小小的植物賽柏格,雖然初俱雛型,也不曉得未來會有什麼發展,但它似乎已經敲響能動性的概念之門。植物可能跟人類一樣具有能動性,但這不是說植物和人類一樣會思考或計算,而是說,如果把能動性看成是「○○+科技」的產物,那麼人類不見得比植物更有能動性——如果人類沒有任何科技的話。
※本文(不含圖片)原刊登於《週刊編集》第 19 期,2019.01.1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