說明
「技術物具有政治性」是當代科技與社會研究(STS)的基本概念之一,經常用於解釋和說明生活中各種技術物所產生的政治效果。以下這段討論,來自臉書幾位朋友的對話,始於幾張令人感到不安的圖片——阻止街友/遊民長時間逗留或睡覺的長椅…
討論串截圖
本文原為 2018 台灣 STS 年會海報論文
* 原文摘要
Winner 在 1986 年的探問「技術物有政治性嗎?」已經成為 STS 理解技術與政治關係時無法繞過的觀點。Winner 不僅給出肯定的描述性回答,更指向規範性行動:技術的民主化。換句話說,技術天生具有政治後果,而民主是避免或馴服技術政治的最佳途徑。科技的確不是中性的,而民主的任務就是讓它變得中性——去除技術物的政治性。這與數十年來 STS 研究對於技術物能動性的肯認並不相容。如果一個技術物的誕生沒有對使用該技術的社會造成任何改變,那麼這個技術物實際上無法證明與維持自身的存在。去除技術物的政治效果,等於去除技術物本身。如果技術無法去政治化、如果技術一定會帶來有人獲利有人損失的結果,那麼科技的民主化——找到沒有政治效果的技術——如何可能?又該如何著力?我們需要足以容納各種「政治效果無法消除的技術物」的政治框架。本文建議採用政治哲學家 Chantal Mouffe 的觀點,以 the political 取代 politics,將「藉由造成變化來相互抗衡」置於民主政治的核心,放棄找尋「無人因技術而有所損失」的共識。藉此,我們得以一方面肯認技術物政治性的根深蒂固無法抹去,一方面仍不損及當代社會賴以為繼的民主理念。技術將不再噤聲,而是技術社會(techno-society)這個共體(assemblage)的活力成員。
* 參考書目:
- Latour, B. (2005). Reassembling the Social: An Introduction to Actor-Network-Theory. Oxford; New York: Oxford University Press.
- Mouffe, C. (2005). On the Political. London; New York: Routledge. 〔有中譯本:《论政治的本性》,江苏人民出版社〕
- Mouffe, C. (2006). The Return of the Political. London ; New York: Verso.〔有中譯本:《回歸政治》,巨流圖書〕
- Mouffe, C. (2009). The Democratic Paradox. London; New York: Verso.〔有中譯本:《民主的弔詭》,巨流圖書〕
- Mouffe, C. (2013). Agonistics: Thinking The World Politically. London; New York: Verso.
- Schmitt, C. (2007). The Concept of the Political: Expanded Edition. (G. Schwab, Trans.). Chicago: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.〔有中譯本:《政治的概念》,上海人民出版社〕
- Winner, L. (1986). The Whale and the Reactor: A Search for Limits in an Age of High Technology. Chicago: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.
- Winner, L. (1993). Upon Opening the Black Box and Finding It Empty: Social Constructivism and the Philosophy of Technology. Science, Technology & Human Values, 18 (3), 362–378.
- Vogelstein, F. (2013). Dogfight: How Apple and Google Went to War and Started a Revolution (1 edition). New York: Sarah Crichton Books.〔有中譯本:《Apple vs. Google 世紀大格鬥》,三采〕
* 感謝柯雲皓(陽明大學科技與社會研究所碩士)的建議、校稿、與潤色。
原版海報
原 A0 尺寸海報檔可在這裡下載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