這是我讀完《論文教室》的第一個想法。正在寫或者曾寫過論文的研究生,絕對知道什麼叫做論文地獄。無奈的是,很多時候我們都是無頭蒼蠅,什麼時候一頭撞死都不知道。《論文教室》簡直就是光明燈,告訴我們方向在哪。
台灣書市裡,教研究生寫論文的書不多,這本《論文教室》來得正是時候,而且它不無聊、很好笑,甚至可能是最易讀的一本。雖然日文原著新版出版於 2012 年,但仍然適用於今日(據說已經再刷 20 次以上),畢竟學術世界的規範和格式一直很穩定(也就是說,沒什麼進步啦)。
作者在書中塑造了一個「作文差勁男」(還指定人家是理工的,引戰嗎?),而作者的工作就是「循循善誘」他把期末論文寫好。這兩個人的對話——作者是哲學家,難怪選用「對話錄」形式——讓我們很容易就學到什麼是論文、論證怎麼做、架構如何安排、甚至標點符號和格式規定。
要寫論文,首要條件就是搞清楚「論文為何」。《論文教室》劈頭就講明論文的三個條件:
- 針對給定的問題或者自己的提問,
- 主張一個明確的答案,
- 為了在邏輯上支持該主張,提出事實上和理論上的根據來論證該主張。(頁 37)
寫得非常好(拍手)!這說明了,論文不是新聞報導,不是小說故事,更不是情感氾濫的心情散文。重點在於:論證。這讓論文和其他文體顯得不同。因為論證,論文通常比較冷靜(甚至冷酷),讀起來通常比較無聊,而且篇幅比較長。所以,如果看到有人說某篇論文「很溫暖」,或者強調「論文要有溫度」(最近很流行),那就要小心了。雖然很無情,但寫個感人的弱勢群體故事,真的不算是論文。
台灣教育鮮少教導學生「論證」這回事,一直以來我們只學會「給出標準答案」(亞洲國家可能都差不多,我猜)。偏偏做研究是沒有標準答案的,它是一個開放的過程,你的回答只能靠你自己來贊聲。每年都要拿出來講一次的法國哲學大會考,反映的就是台灣教育缺乏「論證能力」的培養(註)。也難怪,多數台灣學生遇到寫論文就懵了,然後大喊一聲「吼~」。想要知道怎麼論證,什麼樣的論證是強的,哪些論證是可行的,真的要好好閱讀第六章〈論證的技術〉喔!全書最精華大概就是這一章了。
論文地獄摧毀你的身心靈!(圖片來源:ETtoday) |
第七章〈「Paragraph 寫作」的觀點〉也很重要,可以視為論證技術的一環。根據作者,Paragraph 有兩層意思,一種簡單來說就是「分段」,讓文章具有韻律感。讀到一頁毫無分段的文字會很想吐,大家都懂的吧。第二種意思,則是論證的最小單位。這是什麼意思呢?就是說,呃,一個段落只講一件事情。這又是什麼意思呢?就是,呃,直接去買書來看比較清楚。作者真的有很仔細的解釋,還附上練習範例。合適的 paragraphing 真的很重要,可以讓你論文讀起來行雲流水,不會一團漿糊。假如你有很好的論點,那更需要好的 paragraphing。假如讀者完全讀不下去,那你的精心構思就白忙一場了。
書中還提到幾個讓人心有戚戚焉的點。例如,研究生一定聽過指導老師碎念說:「要有問題意識」。但一來,這倒底是什麼鬼;二來,就算知道也生不出來。於是,研究計畫一直卡住,然後就…碩三了(夭壽喔)。作者很明白地說,問題意識常常不是一開始就有的,而是在寫作過程中慢慢變得清晰和具體,而且很多時候,問題意識是「編」出來的。先有想法,寫了東西,導出結論,回過頭來再設定你的問題(這個過程可能來回多次)。說白了,就是先射箭再畫靶。這聽起來很不自然,但我相信很多過來人都有類似經驗。論文中的「發問」其實多半只是引子,目的是要帶出你的觀點和看法,所以編造一下沒這麼嚴重啦!
還有一點也值得注意,就是作者說,論文應該要易讀易懂。作者在這裡主要討論日文的遣詞用字,雖然和中文有點距離,但核心精神我百分之兩百支持。很多論文喜歡故作高深,雖然不至於無法讀懂,但我至今仍無法理解為何要為難讀者。如果可以用白話文講清楚,為何要用文言文呢?高度抽象的文字看起來雖然詩意,但實際上往往空洞,而且我猜作者多半也不真的知道自己想講什麼。
這裡提供一個檢查自己文字的好方法:你有沒有辦法解釋給你的爸爸媽媽叔叔阿姨嬸嬸姑姑聽懂。如果可以,那表示你是真的知道你在寫什麼(是說,如果他們全都是大學教授,這個測試大概會失準)。如果知識是全人類的公共財,那麼鎖在象牙塔裡的論文其實毫無意義。沒有什麼比讓更多讀者接觸到你的想法更值得的了——人文社科的論文更是如此。
你有壓力、我有壓力,出來混總是要還的…(圖片來源:ETtoday) |
好像寫太多了,最後稍微提一下我覺得有待商榷的地方。作者說,論文標題沒那麼重要,只要能夠點出論文主題就夠了。我有點不太同意。現在論文產出數量超大,我們根本沒有時間一篇一篇檢查是否值得一讀。如果網路或媒體文章需要絞盡腦汁「下標題」來吸引讀者點閱,那麼學術論文也應如此。勾引讀者的標題本身不是問題,標題黨——有標題但沒內容——才是。如果你認為你的論文值得一讀,那麼請為它下一個「不點開會很難受」的標題吧!
另外,作者提到,論文是線性的,所以必須好好安排整個軸線。目前看來,這是正確的,但我猜幾年之後可能改變(也應該改變)。論文之所以線性,是因為它往往是紙本。但我們已經越來越少用紙本了,取而代之的是各種電子閱讀,還有不同的媒體形式。所以作者所謂的「地下莖式」論文,越來越有實現的可能。透過超連結(Hyperlink)直接連往或下載參考文獻、甚至其中的特定語句,或者直接嵌入(embed)影片和聲音,都能大幅增強論證的效果,突破線性論文的僵化和死板。這是論文的未來,我們應當保持開放。
很難說一本論文教學書有什麼好不好看的,但《論文教室》是真的精彩,看完你會醒著而不是睡著。雖然我不懂日文,但翻譯讀起來十分流暢,從幾個譯者註也看得出翻譯者的用心。此書的後 1/5 比較和日本文法與標點相關,但核心論點和精神仍然適用於中文寫作。《論文教室》裡的重點不一而足,本文只是略舉幾個。書中還附上練習題,頗適合老師拿來作為教學之用。
想要攻克論文大關,記得拿著本書,保證研究生的日子吃好睡好,還有寫好。
- 書名:論文教室:從課堂報告到畢業論文
- 作者:戶田山和久
- 譯者:林宗德
- 出版:游擊文化
- 時間:2019 年 4 月
註:為了配合新課綱,從去年(2018)開始,學測已經開始考非特定立場的論說作文,或可成為改變局勢的濫觴,希望平時教學亦能隨之轉變。
※本文(不含圖片)原刊登於【故事.說書】網站,2019.08.04